12月4日上午8时,由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美神经外科学术国际高峰论坛—中美颅脑肿瘤外科治疗专题”正式召开。本次会议通过线上直播、线下互动的方式同步进行,4500多人在线观看了直播。...[详细]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外科6B病区潘仁龙主任及其团队成功促醒一位脑血管瘤破裂造成脑出血昏迷患者。...[详细]
脑动脉瘤是隐藏在颅内的“不定时炸弹”,是脑内动脉壁的结构先天发育不良,或因脑外伤、动脉硬化等后天因素造成动脉壁损伤或老化,使局部血管壁向外膨大形成的囊状瘤体。...[详细]
今年4月15~4月21日是第27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主题是“健康中国健康家——关注生命 科学抗癌”,旨在广泛倡导发挥家庭在防癌抗癌中的重要作用,宣传家庭关爱的理念,推动以家庭为单位,成员间相互支持,共同践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定期防癌...[详细]
在脑血管意外中,颅内动脉瘤引起的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率,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但死亡率却是第一,这严重危害人们生命与健康,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详细]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脑中风发病率排名世界,比美国高出一倍;而脑动脉瘤破裂占其中较大比例。如果不破裂不出现脑出血,脑动脉瘤大多数平时没有感觉,一旦破裂,就有可能因颅内出血而危及患者生命,堪比颅内“不定时炸弹”。所以认识脑动脉瘤对...[详细]
8月1日,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脑血管病病区张琪博士团队成功为一位具有高破裂风险,表现为头晕症状的颅内大型动脉瘤患者,实施了先进水平的“血管导向装置 Pipeline” 技术治疗,让其转危为安。...[详细]
不少去医院做CT或 MRI(磁共振成像)检查的人都深有体会:预约体检往往至少需要提前一周时间;好不容易预约好,大老远赶到医院挂号,等到医生开好检查申请单,检查还要等上几个小时甚至半天,多数情况无法当天完成检查、并能当天拿到检查报告。...[详细]
临床上,碰到高度可疑脑动脉瘤等血管疾病的病人,医生都会建议做一个DSA检查。但不少患者不理解:“我都做了CT、MRA,还不能确诊吗?为什么医生还要我再做DSA检查呢?或者,为什么不一开始就让我做DSA检查呢?”...[详细]
2019年2月,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放疗科成功为一位脑部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进行了精准放射治疗。这是我院开展的首例肿瘤精准放射治疗,标志着肿瘤放射治疗正式应用于我院临床治疗中,为广大肿瘤患者的康复治疗增加了新的治疗手段。至此,我院已具备了被公认的三种...[详细]
12月19日,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脑血管病病区主任张琪博士成功为一位双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患者实施了血流导向装置(Tubridge密网支架)植入手术。本次手术为Tubridge上市后的首秀。...[详细]
颅内动脉瘤,往往被大家形容为不定时炸弹,其主要危险在于它可能破裂出血,如果没有破裂出血一般不会对健康有大的影响,但一旦破裂出血很容易造成死亡,即使能够挽救生命,也可能残留有神经功能缺失的后遗症 (如长期昏迷、肢体活动不灵、失语等),甚至成...[详细]
我怀着无比诚挚的心情,向党组织提出,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愿...【详细】
预约时间:
周一至周日 7:00-22:00,节假日不休
(1)搜索医院微信号(shlsznk),点击关注。
(2)扫描医院微信二维码,点击关注。
(3)关注医院微信后,点击左下角“咨询预约”,选择预约方式【人工服务、电话咨询、自助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