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医疗高新技术的发展,CT(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MRI(核磁共振)、DSA(血管造影)等影像检查设备在心脑血管疾病临床诊疗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些先进仪器设备成像具有全方位、高分辨率、快速、精准定位等特点,依靠其优势实现各种穿刺造影技术、内镜造影与治疗技术、管腔支架放置技术等,使临床诊断、手术更为精准,对人体损伤小,操作风险低,诊疗效果更理想。
另外,医院引进先进的美国尼高力(Nicolet)全套监测设备,其中包括3台128导长视频脑电图仪和7台32导视频脑电监护仪,共计10台,可进行24小时及更长时间的长程脑电监测,这些设备在脑病患者,尤其是癫痫患者的诊断、手术评估与定位及术后用药指导方面能起到重要作用。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斥巨资引进先进的飞利浦超高端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设备Brilliance iCT(128排256层),又称“微平板CT”,具备当前前沿的微平板探测器和第四代星光重建平台,可以更清晰的发现各种微小病变。在CT血管造影(CTA)、血管斑块检查、肿瘤早期筛查、手术前方案制定、脑卒中检查和骨科检查等领域为治疗提供重要的帮助!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引进先进的飞利全数字浦核磁共振3.0T Ingenia(Digital Network Architecture MRI,简称 DNA 磁共振),是医疗影像行业的领导者全新一代磁共振,拥有全数字影像链、全性能大孔径、全程智能巡航,实现了对患者、医务工作者的全面关注,开创了磁共振全数字时代。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引进先进的飞利浦双C臂血管造影系统(DSA),其C形臂可做三轴运动,能够满足心血管介入、外周血管介入、神经介入以及非血管性介入等多学科的介入手术操作。它通过高清晰度数字化图像,更易于早期发现微小病变,对病灶定位更精准。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医学影像科目前拥有高级职称人员十余名,中初级职称人员若干,对学科的前沿技术有充分的了解和敏感性。在科主任张海辉的带领下,蓝十字医学影像科充分将新技术应用于临床及科研工作中。深入开展脑血管病、脑肿瘤及老年性痴呆的MRI研究,对超早期脑梗死及老年性痴呆的早期诊断、脑退行性改变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学诊断颇有特色,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临床。
孙海辉,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原武警上海总队医院放射科主仼和PET/CT中心主任,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华山医院进修深造两年。在《实用放射学杂志》、《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武警医学》 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5篇 ,其中省部级以上35篇,省部级20篇,并获得武警部队医疗成果奖三等奖四项……【查看详情】
专业特长熟练掌握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影像学诊断 ,独立处理临床疑难病例 ,参加临床科室的疑难病例讨论和会诊,具有丰富的影像学诊断经验。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脑电中心检查医师均经过专科进修,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及阅图经验,并有沈建康、李士其等专家在进行疑难病例手术时,几乎都与脑电监测室有合作。在科主任崔丽华的带领下,蓝十字脑科医院脑电监测室的业务水平获得了广泛认可,包括不少知名三甲医院在内的医疗机构,会将一些疑难病例送来进行……【查看详情】
专业特长在三级甲等医院从事临床及脑电图工作30余年,熟练掌握电生理诊断操作技术,在脑电图、脑电地形图、动态脑电图、视频脑电图、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经颅多普勒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坚持“专家建院、技术立院、创新兴院”的发展方针,拥有了一支以各学科主任、专家为核心的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学精英团队,包括:神经外科主任、神经外科医生沈建康教授;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侯增欣主任;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微创手术领航者李士其教授;神经内科主任李振并等知名医学专家,致力打造一所现代化、国际化、专业化的脑专科医院,为广大民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据调查,我国脑梗塞、脑出血、癫痫、帕金森病、脑外伤等脑病、神经损伤性疾病占人类疾病总数的30%左右。而且脑梗塞、脑出血等还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等四高的特征。我国每年脑病新发病人约1000万例,其中致死致残率约占75%,脑病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健康。
2017年,医学影像设备被列为《“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多部委联合发文)重点支持项目;2016-2017年“数字诊疗装备研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见,医学影像设备在帮助患者早期发现疾病,筛查出高危患者给予预防或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医院医疗设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顺应时代发展及社会需求,积极开展DSA、MRI 、CT、DR等脑功能成像技术以及电生理诊断操作技术,旨在以方便快捷、科学检查、准确诊断为核心,为广大脑病患者提供科学、专业的影像学检查。在脑血管病、脑肿瘤、颅内感染、颅脑外伤、脑先天发育异常、脑功能疾患(如癫痫、帕金森氏病等)、脑代谢异常和脑组织变性等脑科疾病的影像诊断上积累了良好的临床口碑,具有较高的诊断水平。
物理检查:体温、脉搏、血压等全身系统检查
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血糖、血脂、血常规等);头部CT、MRI检查;必要时行DSA检查。